芯片清洗剂与除胶剂应用:结合超声波技术的高效清洗方案

2025-07-08

在半导体芯片制造和封装过程中,清洗步骤是确保芯片良率和可靠性的关键工艺之一。常见用途包括去除:

光刻胶(photoresist)残留

封装胶残留(如环氧树脂)

金属污染(如铜、铝)

有机污染(如助焊剂残留)


芯片除胶剂.jpg


常用除胶剂类型

类型

特点

适用阶段

NMP(N-甲基吡咯烷酮)

强溶解力,毒性较高,环保受限

光刻胶去除(前道)

DMSO(亚硫酰胺)

溶解能力强,毒性较低,常用于环保型

光刻胶、封装胶去除

EKC/Remover系列

工业用除胶液(如杜邦、Entegris品牌)

后道封装清洗

自配溶剂(IPA+MEK等)

用于成本控制或非关键步骤

粗洗、初步除胶

超声波清洗是将高频振动引入清洗液中,产生“空化效应”,有效去除微小颗粒和胶体附着物。


✅ 超声波清洗的优点:

提高清洗效率,尤其是对微米级以下颗粒

可穿透复杂结构(如BGA封装底部)

可配合除胶剂一起使用,提升溶解和脱附速度


⚠ 注意事项:

频率选择:常用40kHz~80kHz,过高可能损伤微结构

功率控制:过高会损坏芯片焊球、键合线

材料兼容性:部分芯片材料(如铜、铝)对某些化学品敏感,需防腐蚀

推荐清洗方案(典型组合)

清洗阶段

是否使用超声波

温度

备注

前道光刻

可选(低功率)

60~80℃

防止损伤掩模层

后道封装

是(中等频率)

70~90℃

提高对底部胶的剥离效率

精密去离子水漂洗

是(高频率)

室温

避免水斑、颗粒残留


如果你能提供更具体的信息,比如是晶圆清洗、封装芯片清洗,或是使用什么设备/材料,我可以给出更定制化的建议和对应的除胶剂型号、供应商等。

分享